在当今数字化和金融多元化的时代,大学生作为新兴的消费和金融参与群体,正面临着便利与挑战。一方面,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;另一方面,层出不穷的金融诈骗手段也悄然盯上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。为了帮助广大大学生群体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,有效防范诈骗风险,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,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特精心准备了这份金融防骗锦囊,为大学生的金融之旅保驾护航。
一、消费借贷篇
(一)抵制诱惑,理性消费
大学生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促销活动,要克制消费冲动,不盲目追求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物质享受。购买前,应谨慎思考是否真正需要,避免因虚荣和攀比心理陷入消费陷阱。例如,大学生小张看到同学都购买了新款的高端手机,尽管自己现有的手机仍能正常使用,但为了不“落后”,他全然不顾自己每月有限的生活费,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部价格昂贵的手机。然而,后续还款时,小张发现自己的生活费用变得捉襟见肘,不得不节衣缩食,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。
(二)了解法规,远离非法借贷
非法校园贷通常存在利息过高、条款模糊、催收手段暴力等问题。对于主动找上门,承诺无需抵押、手续简单就能快速放款的借贷机构,大学生们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轻易尝试。曾经有位大学生小王,因参加社团活动需要购买一套专业设备,但手头资金不足。这时,他在校园内看到一则“无抵押、低利息、快速放款”的校园贷广告,便心动不已。在未仔细了解借贷机构背景和相关条款的情况下,小王申请了贷款。结果,还款时才发现,该贷款实际利息高得惊人,而且借贷合同中还隐藏着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条款。当他无法按时还款时,借贷公司开始对他进行电话轰炸、短信威胁,甚至将他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一些不良机构,对小王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。
(三)维护个人信息安全
要谨记绝不随意向不明身份的人或机构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学籍信息等重要个人资料。大学生在填写各类申请表格时,仔细确认其来源和用途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陷入借贷诈骗风险。比如,大学生小李在网上看到一个兼职招聘信息,声称只需填写个人信息并完成简单任务,就能获得高额报酬。小李为了赚取外快,不假思索地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信息。不久后,他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莫名扣款,原来是不法分子利用他泄露的信息进行了盗刷。
二、投资理财篇
(一)学习金融知识,提升自我素养
大学生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金融知识讲座,阅读专业的金融书籍和权威财经资讯,了解常见的投资工具和风险特征,掌握基本的投资分析方法,避免因无知而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。如大学生小赵,对投资理财毫无经验,但看到身边同学在股票市场上有所收益,便也想尝试。由于缺乏金融知识,他仅凭感觉和一些小道消息盲目买入股票,结果在股市波动时,他因无法正确判断市场走势,导致投入的资金大幅缩水。
(二)谨慎选择投资平台和产品
优先选择受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正规金融机构及其推出的产品。大学生在决定投资前,可通过官方网站、监管机构查询等方式,核实平台的资质和信誉。对于那些承诺超高回报率且无风险的投资项目,要坚决说“不”,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曾经有大学生小孙,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名为“XX全球投资平台”的项目,该平台宣称投资回报率可达20%以上,且有专业团队保障资金安全。小孙被高额回报所吸引,没有仔细核实平台资质,便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。一段时间后,该平台突然关闭,小孙的投资血本无归。
(三)保持独立思考,不盲目跟风
在网络社交平台上,对于陌生人推荐的投资项目,不要轻易相信和跟风。做任何投资决策都应该建立在自己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,多与老师、同学或专业人士交流探讨,从不同角度审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。例如,在一个投资交流群里,有陌生人推荐一款虚拟货币投资项目,称短期内就能获得数倍收益。群里不少人纷纷跟风投资,大学生小刘却没有盲目跟从。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、咨询专业老师后,发现该虚拟货币项目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,最终避免了陷入投资骗局。
三、银行卡使用篇
(一)警惕异常设备,保障用卡环境安全
在使用ATM机时,仔细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异常,如是否有多余的摄像头、卡槽改装痕迹等。若发现可疑情况,应立即停止操作,并向银行工作人员或公安机关报告。输入密码时,用手遮挡键盘,防止密码被他人偷窥。有一次,大学生小陈在学校附近的ATM机取款时,发现取款机上有一个看似不属于机器本身的小装置,且位置刚好对着密码键盘。小陈意识到这可能是用来窃取密码的设备,他立即停止操作,并向银行工作人员报告。银行工作人员确认该装置为非法安装的盗码器后,及时进行了拆除,避免了更多用户的信息被盗取。
(二)谨慎使用网络支付,保护个人信息
在进行网络支付时,确保连接的是安全可靠的网络,避免使用公共场所的不明免费Wi-Fi进行涉及资金交易的操作。不随意点击来自不明发件人的链接,不轻易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,以防手机或电脑被植入病毒,导致银行卡信息泄露。比如,大学生小周在一家咖啡馆使用免费Wi-Fi进行网上购物支付时,收到一条短信,称他中了某电商平台的大奖,需要点击链接填写领奖信息。小周未加思索便点击了链接,并填写了银行卡号、密码等信息。随后,他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资金被转走。原来,该链接是一个钓鱼网站,利用免费Wi-Fi的不安全性,窃取了他的信息。
(三)及时处理盗刷情况
一旦发现银行卡有异常交易,如收到非本人操作的消费短信通知,要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客服挂失银行卡,冻结账户资金,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。同时,向公安机关报案,详细提供被盗刷的相关信息,如交易时间、地点、金额等,协助警方展开调查。大学生小吴某天突然收到银行短信,显示他的银行卡在境外有一笔大额消费,而他近期并未出国。小吴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银行卡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警方根据小吴提供的信息,迅速展开调查,最终成功追回了被盗刷的资金。
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温馨提示:大学生应在金融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,提高金融防骗意识,远离诈骗风险,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校园金融环境。
凡注有"财经头条网"的稿件,均为财经头条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财经头条网,并保留"财经头条网"的电头。